即將(5/28-6/4)在柏克萊大學舉行的「跨太平洋地區的移民知識的歷史:主體、範疇、轉譯」(Histories of Migrant Knowledges in and across the Transpacific: Agencies, Scales, Translations)會議,澳洲國立大學的太平洋研究的三位博士候選人將前往發表相關研究,三位研究題目十分有戰鬥力,感覺研究做為一種實踐,十分浩歐法。

該會議為跨地區研究院(The Transregional Academy)欲了解在我們稱之為「跨太平洋」的後設地理空間(metageographical space)裡跨越時間的遷移,在這個「跨太平洋」的空間裡有著不同的大陸、島嶼、文化和時代,它含括了不同的歷史、人群、物質、自然和社會,透過比如美洲、海岸線和海景、歐洲、亞洲和美帝、魚貨、大洋洲、宗教、礦物、海底、水、熱帶栽培文化等,有著不斷流動的樣貌和邊界。(註一)

三位之研究如下:
Talei Luscia Mangioni(有著斐濟,薩摩亞和西西里的族裔背景)。Talei透過研在冷戰時期核子物理學家的發展,反思在大學等機構的空間內有毒和軍國主義的襲產。追隨在Tracey Banivanua Mar(2015)的「反帝國網絡」(anti-imperial network)概念的基礎下(註二),她將前者與「去核武與太平洋獨立運動」的歷史民族誌進行了比較,後者由一群鬆散又神出鬼沒的大洋洲的太平洋行動主義份子、學者、研究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所組成。在此,她將透過太平洋的宇宙觀和以及空間的理論化,重新構想區域行動主義和核意識(nuclear consciousness)。
此外,Talei將與柏林洪堡德大學的Karin Louise Hermes和哈佛大學的Kristin Oberiano共同以專題討論太平洋區域的解殖,思考在各種殖民脈絡的太平洋地區的領土以及認識論上解殖的過程和可能性。

Bianca Hennessy(來自新南威爾斯的原住民Ngunnawal土地上)。她研究太平洋研究的學術界的去殖民成果,為此她已親至澳大利亞、紐西蘭/Aotearoa、夏威夷、關島、斐濟和英國的校園和學術聚會。她將探討去殖民主義的思想如何塑造了教學法,研究倫理和方法論,機構組織和過程,導師制和社區營造。

Mitiana Arbon是薩摩亞裔澳洲人。博士研究題目為「大洋洲的藝術與價值:拍賣行的案例」,研究拍賣商如何在形塑經濟以及概念上的價值時,試圖將西方藝術經典的歷史和理論融入其中,而同時又抹除後殖民時期的大洋洲原住民所試圖重新架構出的創新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Mitiana將審視當代藝術品拍賣行商,即佳士得和蘇富比,對大洋洲藝術品和收藏品的敘事建構和估價。(註三)

文字整理、攝影:巫淑蘭

圖片說明:斐濟藝術家作品。

 

註一

https://networks.h-net.org/node/73374/announcements/2342633/call-applications-transregional-academy-histories-migrant

註二Tracey Banivanua Mar(1974-2017),為斐濟裔,亦有中英血統。知名著作Decolonisation and the Pacific: Indigenous Globalisation and the Ends of Empire(2016)作者關注太平洋的解殖,Miranda Johnson 認為她「通過遵循精英和普通太平洋民族的貿易,勞工和活動家行程,她抵制了Epeli Hau’ofa看到的那些人們對發展機構的貶低。 Banivanua Mar通過展示對原住民流動性的密切關注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去殖民化的概念定義和經驗維度,巧妙地擴展了Hau’ofa的論點。」引自(https://academic.oup.com/ahr/article/122/5/1599/4724856)

註三

https://academic.oup.com/ahr/article/122/5/1599/4724856
http://chl.anu.edu.au/…/chl-staff-and-hdr-scholars-particip…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