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7日,一座名叫「陶」的摩艾石像(Moai Tau) ,終踏上暌違152年的故鄉拉帕努伊(Rapa Nui)/復活節島,在抵達當日,拉帕努伊社群或以歌以舞或腳步仔細陪伴這位歸來的祖先。(註一)這座雕像自1878年以來一直被安置在智利聖地牙哥國家自然史博物館,重達 715 公斤,二月底「陶」搭卡車從聖地牙哥出發,再從港口瓦爾帕萊索轉搭軍艦回到故鄉。由於是第一座摩艾返還,出發前引起國際媒體如路透社、衛報等的關注。(如註二,註三)
這次的摩艾返是拉帕努伊與智利政府經歷長達數年的交涉成果,也是拉帕努伊社群返還計畫的一部分。在一月初智利政府已經返還拉帕努伊部分遺骸(註四),此次則是智利政府首次歸還摩艾。智利文化部長康蘇洛·瓦爾德斯(Consuelo Valdés)聲稱這是國家對原住民文化資產的尊重與承諾,並表示:「我們與拉帕努伊社群進行了非常流暢的協作和尊重的對話和工作。整個過程的所有承諾和感情都令人難忘,這不僅是個倡議,還涉及拯救他們的語言、傳統和身份的行動」。(同註一) 不過,拉帕努伊社群而言,返還計畫在智利一路走來似乎十分顛簸。
智利於1888年併吞復活節島,該島先前歷經數十年的被抓為奴的歷史(黑鳥),人口已驟降,數名返回人口竟引爆天花,人口更形凋零。被併吞後,政府隨後將土地租給牧羊公司,並限制拉帕努伊人的活動範圍。罔顧人權。至1966年智利政府始賦予該島人民公民權。但與自治理想不符。1973年智利政變出現血腥鎮壓,拉帕努伊狀告聯合國解殖委員會。1993年,終於出現「復活節島發展委員會」拉帕努伊人民得以參與治理。(註五)2007年通過確認兩造關係的「特別關係法」,被認為是突破性發展。但由於長久一直以來存在的土地所有權爭議及不斷湧入的過量旅客等,(註六)造成彼此摩擦,拉帕努伊自治獨立等議題時有所聞,有時或有脫陸入洋(大洋洲)之議。(註七)
賈欣達・亞瑟(Jacinta Arthur)在Repatriation in Rapa Nui, Ka Haka Hoki Mai Te Mana Tupuna(2020) (註八)一文討論拉帕努伊的返還案例,她表示雖有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敦促政府協助原住民處理返還,但智利政府卻未做到。她認為智利政府對待此島,自庫克船長1774年來訪以降,皆以滿足採集者需求為要。在世界遺產的概念的加持下,智利政府通過文化資產指定的手段,將復活節島置於國家紀念物委員會(CMN)的管理下。讓考古學家及人類學家對原住民的物質文化及祖先的權力凌駕於原住民人之上。1970年所通過的「國家文化紀念物法」(National Monuments Act),更將原住民的祖先及物質文化轉變成科學資源並將之變成國家財產。民族國家以文化多元性來合法化對少數民族的文化資產管理。
賈欣達・亞瑟指出,1996年復活節島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封為世界最大的戶外博物館。被當作一個博物館以及各式國際國家的指定下,拉帕努伊人不能合法的在他們祖先的土地上生活,不能將祖先埋葬在原有的墓葬地,不能使用ahu(祭壇),不能為雕像(摩艾)開光點眼,是不能觸碰島嶼。她引用Barbara Kirshenblatt-Gimblett的看法,認為以世界遺產為名的保存與維護,是將博物館的價值及方法套用到活人及他們的知識、社會世界、祖先以及生活空間。
她表示,當國際及國家用各種(文化資產身分)的指定以及法規阻礙了拉帕努伊復振先人的習俗之際,卻允許專家做調查研究而他們通常是直接冒犯拉帕努伊的基本原則。在這邏輯下,拉帕努伊不能因為祭儀而擾動到考古遺址,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可以挖掘墓葬、摩艾,測試岩石藝術的防腐技術以及研究人類遺骸,只因為他們全部得到智利政府CMN的同意。作為世界遺產,拉帕努伊的墓葬、摩艾、石雕藝術及祖先屬於全人類,更甚屬於拉帕努伊自己。
賈欣達・亞瑟也指出,因此對很多拉帕努伊人而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及智利政府部門CMN對復活節島的文資身分指定代表著全球與國家對他們過去的宰制、定義與挪用,他們不可能無異議接受。因而拉帕努伊返還運動就沿著人權運動概念發展起來。而遺骸返還,包含著祖先回歸,靈力(Mana)到位,拉帕努伊一族得以復原。由於智利政府以國家遺產之名,宣稱對個體的所有權,完全無視拉帕努伊返還計畫在其間所辛苦的努力及漫長的協商。於是返還在拉帕努伊更進一步發展成一個文化主權的運動。
1990年代開始,拉帕努伊傳統文化倡議者Ida Pira Huke Atan,開始收集研究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拉帕努伊物件相關資料。她認為傳承拉帕努伊的價值,要保存語言、傳統及文化,不只要透過口述,還需透過先人的物件。希望這些先人物件都能回到島上,唯有如此,靈力(Mana)才會回來。Pira在2012年聚集了族人耆老,訂定遺骸返還計畫。2013年更形成了Ka Haka Hoki Mai Te Mana Tupuna(Give Us Back the Mana of Our Ancestors)「還我祖先靈力」的返還計畫,開啟了後續的一連串的返還行動。
此拉帕努伊返還計畫(the Rapa Nui Repatriation Program /RNRP),由原住民該計畫由原住民拉帕努伊社區所主導,主要分成返還小組(Motuha Hokiīŋa)和由耆老所組成顧問委員會(Koro Oroŋo),希望能將分散在全球祖先的遺骸、聖物和陪葬物等送回拉帕努伊。RNRP並與島上的塞巴斯提安人類學博物館(the Padre Sebastián Englert Anthropological Museum)合作,由館方擔任保管人。比如遺骸若尚未查出源出社群,則暫置於該館。對RNRP而言,返還將解殖綁在一起,返還關係著解殖及主權的再宣告。也由於RNRP明確的解殖哲學,因此屢遭智利政府及國家級博物館敵視。(同上)
RNRP受到國際其他返還計畫激勵,也在2018年也成功的要回了在紐西蘭的祖先遺骸,(註九、註十)過程中經驗豐富的蒂帕帕博物館也鼎力相助。
2018年欲向大英博物館回著名的摩艾Hoa Hakananai’a也是返還計畫的一部分。(註十一)2019年挪威康堤基博物館(Kon-Tiki Museum)已承諾歸還1950年代著名探險家索爾·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所收藏的上千物件。這批著名的康堤基航行相關物件,預計也將落腳塞巴斯提安人類學博物館。(註十二)同於這次的聖地牙哥返回的摩艾。
這次智利返還拉帕努伊摩艾,是拉帕努伊主權的展現,意義非凡。而以世界遺產條約為上綱,各國所訂立的文化資產法相關法則,似乎對原住民權利間有許多的不友善。值得參考,引以為鑑。
#遺骸返還#文物返還#mana返還
初稿刊登2022.03.07於台大太平洋研究中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orldaustronesian
附註:
註一:
註三:
註四:
註五:
http://islandstudies.com/files/2016/11/Rapa-Nui-Easter-Island.pdf
註七: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0/aug/13/easter-island-indigenous-chile
註八:收錄於Cressida Fforde, C. Timothy McKeown, Honor Keeler (ed.). 2020.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Indigenous repatriation: return, reconcile, renew.
註九:
https://www.tepapa.govt.nz/ancestors-repatriated-rapa-nui-easter-island
註十:
https://www.canterburymuseum.com/about-us/media-releases/rapa-mui/
註十一: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2019/jun/04/easter-islanders-call-for-return-of-statue-from-british-museum
其他:智利原住民法案
https://www.bcn.cl/leychile/navegar?idNorma=30620&idVersion=2020-10-17&idPart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