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重申查禁羊腩 薩摩亞媒體呼籲討論肥胖
近日肥胖議題再起,斐濟呼籲肉販停售羊腩,薩摩亞學者籲政府多管齊下。根據斐濟媒體(4月8日)報導,斐濟消費者委員會提醒零售商銷售羊腩是違法行為。首席執行官西瑪·尚迪爾(Seema Shandil)表示,他們在例行市場監督中發現販售羊腩。她說「這項特別的禁令是強制執行的,因為羊腩是羊肉需丟棄的部分,可能對消費者不健康。」她並表示,他們已將調查結果告知衛生和醫療服務部,以採取執法行動,並確保零售商立即下架該產品。(註1)
在斐濟查禁羊腩的消息數日後(4月13日),薩摩亞媒體也以「全民討論肥胖的時刻到了」為文,討論動搖國本的肥胖問題。報導引用資深的大洋洲醫學大學 (OUM) 學者 Toleafoa 博士的看法表示薩摩亞對抗肥胖並不成功。雖然薩摩亞的標準已經過校準。並再度引用2013年的研究數據指出『到 2020年,薩摩亞男性的肥胖率將達到 59.0%,女性中的肥胖率將達到 81.0%,將成為薩摩亞「殘疾的主要原因」』。
Toleafoa 教授並認為政府僅鼓勵運動及吃蔬果,但卻在黃金時段大量放送含糖廣告。媒體並指疫情流行期間,商店關門時民眾也沒有趁機扭轉飲食習慣。他表示歷屆政府在減肥作戰上皆告失敗,「如果薩摩亞政府要抵銷治療非傳染性疾病不斷上漲的成本,就必須更積極在多個部門採取手段,包括法律、稅收、關稅和補貼,以增加本地新鮮食品的消費,減少進口食品的消費。」(註2、註3)
肥胖及糖尿病盛行 羊腩與火雞屁股火上添油
太平洋島嶼國家及領地在2016年囊括全球肥胖率前十名(註4),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太平洋國家的公共健康的重大問題,如青壯年截肢。(註5)其中紐澳的肉品市場的輸往太平洋島嶼國家的下腳料羊腩,脂肪高達約百分之50,被認為是罪魁禍首。(註6)另一則是美國的火雞下腳料火雞屁股,脂肪含量更驚人,卻也迅速演進為薩摩亞的傳統菜餚。(註7、註8)
由於太平洋島嶼國家動物蛋白質稀缺,主要來源的海洋資源因日益稀少又或因國際市場供需或飲食習慣改變等等,羊腩等廉價肉品日漸受到島民歡迎。有學者認為全球肉品市場廢料的羊腩與火雞屁股,正對比出了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的位置,健康與不健康,白皮膚與棕皮膚。(註9)2000年斐濟祭出紐澳羊腩的禁令,但肉商還是可以同其他部位一同進口,以致羊腩市場仍是流通良好。(如註10)羊腩在歐系串烤或老廣燉成珍饈不成問題,但太平洋島嶼飲食模式改變下,這類食物成了添火之油。
飲食模式改變 糧食安全也陷困 漁業介入或可行
根據Karen E. Charlton等人的研究指出,太平洋島嶼國家及地區(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PICTs)的營養轉型,自 1970-80 年代以來,已從依賴傳統的低脂肪飲食(通常以複合碳水化合物、新鮮魚肉和綠葉蔬菜為基礎)轉變為日益現代的飲食,以精製澱粉、油、加工肉類和糖果為基礎。導致對罐裝肉類、泡麵、穀類食品、白米和含糖飲料等包裝進口食品的需求增加,緊接著是對當地生產的動植物的消費量減少,推升糧食不安全的高度脆弱性。而此類飲食已被確定為該地區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NCD) 雙重負擔的主因。
現在,非傳染性疾病佔該地區所有死亡人數的 60% 至 80%,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患病率居世界前茅。同時,營養不良以及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仍然是主要的公眾健康問題。在某些 PICTs中,造成幼兒發展遲緩、低出生體重和早產的缺鐵性貧血,影響多達 57% 的人口(主要是兒童和婦女)。正如其他低收入國家,營養不良的兒童和超重/肥胖的成年人共同居住在同一個家戶中的情況並不少見。(註11)
該研究中指出此地區新鮮魚類消費的減少,相關烹調習慣的跟著調整,如傳統飲食模式,常以新鮮魚類和海鮮,搭配當地食物,椰子菜餚、芋頭和木瓜等。現在則會見到以魚或肉罐頭及其醬汁(畫重點)配上泡麵或米飯,餐桌上置換了高熱量低膳食飲食模式。而新飲食鮮魚類消費的減少,同時可能涉及缺乏鮮魚提供的微量元素而導致幼兒發展遲緩或營養不良的問題。近年在蛋白質的提供上,現在雖有畜牧(雞、豬)推展,試圖提供新鮮肉蛋類來源,但島嶼畜牧礙於冷藏設備以及飼料仰賴進口,被認為發展有限。
該研究也指出太平洋島嶼國家及地區在全球漁業中貢獻無庸置疑,無論自給性和商業性捕魚活動對家庭和個人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基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沿海漁業預計不會產生足夠的魚類來維持幾個 PICTs的人均魚類消費量。因此該地區豐富的鮪魚資源將需要在維護太平洋島民的糧食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SPC)也承認漁業和健康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的方法。認為透過沿海漁業管理和可持續性來實現糧食安全,同時預防非傳染性疾病,應是該地區的優先事項。
氣候變遷 加劇糧食不安全及健康問題
鬼魅般如影隨行的氣候變遷將使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健康問題更加棘手。在太平洋地區,漁業與農業是決定糧食安全的部門。海平面上升加劇沿海洪水、土壤鹽漬化、海水侵入淡水生態系統,已影響沿海農業的可持續性。而賴以捕魚的紅樹林也將減少,特別是在密克羅尼西亞地區將達50%。氣候變遷下,如降雨模式不可預測,非暴雨即乾旱,使灌溉難行;熱帶氣旋更易生成摧毀基礎設施及農業生產;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增加,皆重創農業生產力和糧食安全。
農田無法耕種,除需依賴進口食品外,『將不可避免地引發廣泛的失業,貧困和大規模遷移到已經人口過剩的城市地區和工業化國家。城市漂移正在導致城鄉人口之間的「高收入差距」,是「長期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原因之一,進口和加工食品食用量的增加正在引發相關的健康風險。「體重不足和超重是該地區的重大問題——兩者都與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日益依賴有關」』。(註12)
疫情下創新技術及小農的可行性
台灣在友邦島嶼拓展畜牧、種植新鮮蔬果以及宣導健康飲食等,規模雖小,然而在疫情期間,國際物流阻斷,島嶼因此能提升糧食自給且改善健康,雙贏模式,實屬不易。(註13)疫情期間,創新技術也在維護島嶼糧食安全上提供了另一路徑,如My Kana應用程式,透過App推廣家庭菜園,意外在疫情期間受到歡迎,斐濟統計約成功記建立200處菜園,有1100名活耀使用者。(註14)若能持續推展,配合健康飲食觀念的宣導,對島嶼糧食安全及民眾健康或許能做出另一番貢獻。
附註:
- https://www.fijitimes.com/fijis-consumer-watchdog-exhorts-meat-retailers-to-stop-sale-of-banned-lamb-flaps/
- https://www.samoaobserver.ws/category/editorial/97943?utm_content=buffer951cf&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campaign=buffer&fbclid=IwAR1wSKfSVNFr2rTAjqqy1Pp1zhAe1JAEMdMkz8BO9qDHDneZsmfEPCQoBQI
- https://www.samoaobserver.ws/category/samoa/97920
- https://worldpopulationreview.com/country-rankings/most-obese-countries
- 「截肢已至-太平洋島民與糖尿病的戰爭」
-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5346493
-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strange-story-of-turkey-tails-speaks-volumes-about-our-globalized-food-system-86035
- https://www.earthisland.org/journal/index.php/articles/entry/of_turkey_tails_samoans_and_how_culture_imbues_food/
- https://foodanthro.com/book-reviews/review-cheap-meat/
- https://www.fijitimes.com/mutton-flaps-seldom-sold/
- https://bmcpublic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9-016-2953-9
- https://www.icdf.org.tw/wSite/ct?xItem=61929&ctNode=31359&mp=1
- https://www.ifad.org/en/web/latest/-/boosting-food-security-in-the-pacific-with-innovative-technologie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