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肥料 我的流離-吞噬那島

巴納巴(Banaba),又稱海洋島(Ocean island),一個只有六平方公里的小島,屬於吉里巴斯[1]。在1900年至1980年的80年間,這個小島的表土被移走了2200萬噸,只因表土的磷酸鹽是肥料的主要成分。

本身也是巴納巴人,同時也是國立澳洲大學教授的Katerina Martina Teaiwa說:「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將磷酸鹽視為增加農業產量的銀彈,而這卻是巴納巴人民之所流亡的原因。」英國磷酸鹽執行委員會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政府共同擁有,從1900年到1980年開採了巴納巴。該島的土壤被製成過磷酸鹽肥料,並遍灑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農田上。(註一)

1945年大英磷酸鹽公司,為了開採磷酸鹽,將島上的巴納巴人強迫搬遷。肥料的使用讓工業化的農業雖暫時得以擴張,但它卻終結了巴納巴人千年在此的聚落。因為要更進一步開採磷礦,巴納巴人因此被搬到了斐濟的拉比(Rabi))島。Katerina Teaiwa本人就在斐濟的拉比島長大。

Katerina Teaiwa也是巴納巴歷史權威。她在2014年出版了「吞噬海洋島:來自巴納巴的磷礦與人民的故事」(Consuming Ocean Island: Stories of People and Phosphate from Banabau)一書,抽絲剝繭地描述了巴納巴人,因西方人所需的磷礦所捲入的殖民史,磷礦與巴納巴人的歷史被迫交織,巴納巴人被強迫搬離自己的家園,並以在拉比島上的正在經歷、生成或變化的巴納巴人的內涵,仔細探問離散、家與認同之間的關係。而也時刻莫忘磷也是全球化的一環,跨國公司的生意,而人們每天都以不同的方式消耗著磷。

 Consuming Ocean Island,與書同名的前導短片。

『將這本書分為三部分來解釋「一個正在旅行的島嶼」的故事。 她用旅行的比喻來說明轉型的軌跡和原料的消費,以及社區對所有權的宣稱。 第一部分展示了磷酸鹽從島上旅行到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的軌跡,並重中創造歷史。 然後,她目光集中於旅行至島嶼的人, 她關注的並不僅限於巴納巴人,也包括殖民地管理者以及一些非巴納巴在內的局外人。 本書的第二部分探討了巴納巴人民如何對抗殖民的過往和失去土地的旅程,但尚未走完。 最後一部分解釋巴納巴人在這些跨國場景中的挑戰,她比較了那些仍未確定的挑戰,如磷酸鹽的未來。』(Younes Saramifar 2016,註二)

Teaiwa 說對巴納巴的土而言,紐西蘭怎麼會是第二個家,只因他們被摻進土壤壯大了它的農業。然後,她問「巴納巴人到紐西蘭或澳洲時是否也覺得感覺像在家呢?」十分嗆辣。目前巴納巴島上有目前有400個人,Teaiwa將島上的人視為該島的照護者(caretakers),大多數的巴納巴人都在斐濟的拉比島上。具Teaiwa分析,血緣是投票的資格(Bananas by blood can vote),甚至在跨國場景上,得以為社區事務的代言。她所描繪了巴納巴社群在家園上,側重歷史的表演,包含經由舞蹈所再生的文化的想像。Teaiwa展示了土地與身體兩者如何「在擴張的社會與地理脈絡中發展了人觀……」。(同上)

巴納巴計畫

表演作為一種歷史的載體

Teaiwa說「我在斐濟長大,家裡有一位來自吉里巴斯的父親,他來自巴納巴以及塔比特韋亞島(Tabiteuea),母親則來自華盛頓特區,她是非裔美國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參加了各種巴納巴的文化慶典和聚會。我們聽到了點點滴滴過關於巴納巴人如何在1945年從吉里巴斯遷往斐濟的故事。」(註一)

他們在斐濟的拉比島孤立無援,但也是此時,巴納巴人用流離失所和重新安置的故事,開始呈現出明顯巴納巴的太平洋風格。『他們創作了新的歌曲和舞蹈來講述發生了什麼的故事,這些歌曲和舞蹈也是他們政治運動的一部分,以便對所發生的事情表示認可,並強調誰是巴納巴人以及他們的身分認同是什麼,讓他們在斐濟這裡不致成為「遺失的人」。』(同上)

巴納巴文化長成於拉比島,每年12月15日這一天也是該族裔聚集的日子。透過這樣的集會,或許重新肯認塑模我群的歷史。在影片在3:06處將出現黑底的字幕「如果有人問誰是巴納巴人?這個答案可以在拉比島找到」。

Katerina Teaiwa來過台灣,大家對她在舞蹈與集體歷史的論述上-「舞蹈是活的文化載體」(2012 ,註三) 可能並不陌生。她也是位於斐濟的南太平洋大學的大洋洲中心的知名舞團「大洋洲舞蹈劇場」(Oceania Dance Theatre)的創始成員之一。(註四)但這次在「巴納巴計畫」(Project Banaba)中,她將匯集最近解密的攝影、電影和歷史檔案等材料,展示20世紀的巴納巴島是如何被磷礦開採摧毀,導致島民於1945年12月15日全面撤離。並透過多種媒體來揭露這段殖民者無視他們家園的歷史。此檔在紐西蘭的展覽由Jess Mio和Yuki Kihara擔任共同策劃,揭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太平洋面貌,一段紐西蘭所涉入的殖民歷史,以及它對太平洋地區及社群至今所造成的影響。

Teaiwa女士20年前在她唸博士學位時,發現在大英磷酸鹽公司20世紀在巴納巴島和諾魯拍攝的影像。她說展覽裡「桌子上擺放的那些照片有一種非常有爆炸的效果。你永遠不會想到在太平洋中部的這些小島嶼上竟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工業建築,一個大工業中心就在中間,但這就是他們所做的。」(註一)

這個展覽先前在澳洲2017年11月到12月也展出過。(註四)此次在紐西蘭的霍克灣(Hawke’s Bay)展出,報導中提到因為這個地區可能從海洋島中受益最多。展覽地點在北島的納皮爾(Napier)的MTG Hawke’s Bay霍克灣博物館 https://www.mtghawkesbay.com 展期到九月份為止。

後記- 這島 那島 我島

現在住在斐濟拉比島的巴納巴人也是斐濟公民,但他們也保有吉里巴斯的護照。目前巴納巴島的政治事務會議也由拉比島上的「拉比領導人和長老理事會」( Rabi Council of Leaders and Elders)決定。在拉比島上的巴納巴人,收到了極少的採礦特許權使用費和補償金,據了解在1981年接受了1000萬澳元的補償金。因為補償金的關係,巴納巴人與吉里巴斯當局談不攏,為此有巴納巴人甚至考慮出走吉里巴斯。至於巴納巴人離不離開或回不回巴納巴島,在磷礦價格再度飆升的此際,跨國企業是否為了資源再度插手,再再都推升了這場爾虞我詐的角力。

君不見,被殖民者暗黑的磷礦三島之一的諾魯,月前有媒體討論「諾魯如何從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淪為第三世界?」(註六)文末說:「諾魯的一句俗諺說:「明天自有出路。」他們錯了,這是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島國,所無法享有的奢侈。」」他們錯了嗎?我們換成被殖民者的角度想想(或許我們在思考上一直”假裝”是個殖民者?),當諾魯人不用把磷礦當成資源,(西方人也還沒發現磷肥的好處,想要開始有規模擴展農業時),為何都能在小島過活呢?殖民者的掠奪,眼下賴以維生的土地被鑿空,海洋被汙染,國際法庭遲來的賠償金,用來養成法律人才(在化肥出現問題後,也許面對的是下一波的開採談判),那麼貪婪者到底是誰呢?

關於為了開採資源的集體遷徙,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統治巴納巴的三年中,不手軟的持續開採,只是磷礦肥沃了日本的農產。三年中日本軍方開始了島民大挪移將部分島民遷徙到科斯雷(Kosrae,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之一州),諾魯和塔拉瓦環礁(Tarawa,屬吉里巴斯),二戰後的復原,英國船隻趁便將島民往更遠的斐濟拉比島遷徙。這是一段荒謬歷史,殖民者如出一轍的迫遷之舉。

而這荒謬,台灣也不陌生,日治時期有日本政府為開採山林資產而將原住民部落集團移駐。而關於強迫遷徙與補償金,令人想起民國46年,為興建石門水庫,政府也將復興區卡拉部落遷村至大溪區中庄,後因淹水又遷徙到觀音大潭新村,而該地竟出現鎘污染事件而再度離開,有族人議員呼籲在復興區居民享用石門水庫回饋金同時,想想泰雅族卡拉部落目前卻還是居無定所。(註六)流離的理由100種,只不過這次換成,你的水庫,我的流離。

文字:巫淑蘭

封面圖片:感謝童老師提供曾訪台的Raobeia Ken Sigrah與Stacey M. King的Te Rii Banaba(2001)一書,(供拍照^^)書中紀錄了巴納巴島的文化與歷史。

註一: https://www.radionz.co.nz/international/programmes/datelinepacific/audio/2018692946/colonial-exploitation-of-banaba-on-show-in-new-zealand

註二:  https://www.academia.edu/26942430/Katerina_Martina_Teaiwa_Consuming_Ocean_Island_Stories_of_People_and_Phosphate_from_Banaba_Review

註三: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vQrwBQAAQBAJ&pg=PA28&lpg=PA28&dq=Teaiwa+%E5%8F%B0%E7%81%A3&source=bl&ots=qfA7EyXVQy&sig=ACfU3U1L6QviQjHfwi6KgQ_UhM3ZjNvjBw&hl=zh-TW&sa=X&ved=2ahUKEwjnvfGb-43iAhWgyosBHcoiB5YQ6AEwAHoECAgQAQ#v=onepage&q=Teaiwa%20%E5%8F%B0%E7%81%A3&f=false

註四:http://www.tautai.org/project-banaba/

註五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1210&nid=11536

註六: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0394

[1] 傳聞巴納巴島在隸屬吉里巴里前,未有吉里巴斯人墾殖。該島併入吉里巴斯後,英國開始移入吉里巴斯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