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島大學圖書館與研究生研究中心           台大人類博四 呂憶君

關島大學圖書館全校各研究所的研究生論文收藏專區,位於中央圖書館入口的右側位置。由於關島大學僅開設碩士學程,沒有開設博士學程。研究生論文收藏專區收錄的對象為校內各研究所的歷屆碩士論文,對於南島研究感興趣者,可特別留意密克羅尼西亞研究(Micronesia Studies)的碩士論文。此專區開架式收藏的設計,方便之處在於讀者不需要透過圖書館員調閱資料,就可直接翻閱感興趣的論文全文。不過,由於論文專區為開架式收藏,會有論文遺失的狀況出現,實際上,讀者未能單從此區完整查詢到全校各研究所歷屆碩士論文。讀者可在此區先查詢所需碩士論文後,再前往圖書館二樓的研究生研究中心(Graduate Research Center)進一步詢問碩士論文數位化檔案。

關島大學圖書館的研究生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至今執行碩士論文數位化檔案計畫,目前已數位化的碩士論文範圍,包括關島大學各研究所自1970年至2010年的碩士論文,此論文數位化計畫正持續進行中。本中心設有專責的圖書館員,可向其詢問關島大學歷屆碩士論文數位檔案的相關問題。此研究中心現階段願意提供讀者免費的數位化論文檔案,這些數位化論文檔案都已取得研究生論文全文公開的同意授權,若遇有不願意開放全文者,讀者還是可以取得其論文摘要的數位化檔案。由於目前研究生研究中心提供的碩士論文數位化檔案的命名名稱,是採用研究生的姓名,而不是以研究所或畢業年份為檔案名稱。所以讀者最好先確認想找的碩士論文清單,再進一步確認想要蒐集的碩士論文是否已有數位化檔案。

若讀者未能取得所需數位化論文檔案,而有意複印資料的話。圖書館內雖然設有影印機,不過影印機不多,需自行複印。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影印本的複印品質,也是一個收集資料的辦法。

關島大學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中心

關島大學開設的研究所課程,強調以跨學科的視野處理密克羅尼西亞與周邊太平洋島嶼研究。關島大學的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中心(Micronesia Area Research Center),簡稱MARC,於1967年成立。跨學科組成的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中心有人類學、考古學、心理學、教育學等不同學術背景的研究人員,其研究室以及查莫洛原住民語言與文化中心,都設於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中心的二樓。

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中心,除了提供學術研究、出版、教學服務之外,此研究中心一樓館藏分別為「關島和密克羅尼西區域」和「西班牙獻檔案」的兩大部門收藏,目前各有一位專責研究人員,前者的學術專長為圖書資訊,後者為西班牙文獻檔案,兩部門皆提供讀者學術研究資源諮詢。館藏的文本資料收藏,包括書籍、手稿、期刊、政府檔案、個人文件與檔案、重印本與地圖等類型。尤其西班牙文獻的收藏,有原尺寸與微縮複本兩種形式,這些文獻反映著西班牙殖民在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的歷史軌跡。除了各樣文本資料之外,還有多媒體資料,包括幻燈片、相片、電影、錄影帶、樂譜等與此地區有關的文化與歷史遺產。以上資料僅提供讀者於館內參考閱讀,不提供借閱服務。

此研究中心的出版計畫,歷經20年之久,已有超過200筆的出版品,出版種類以書籍等文本為主,也有多媒體錄音帶或錄影帶等,出版品內容涵蓋不同學科關注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的討論議題。從密克羅尼西亞研究中心網站,不僅可以得知最新出版書籍訊息,還可以從網站http://www.uog.edu/MARC下載更新後的出版品清單,以供讀者訂購出版品以及作為掌握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研究關注議題的參考。除此之外,讀者也可以從關島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網站,直接下載自1992年至1996年出版的ISLA密克羅尼西亞研究ISLA Journal of Micronesian Studies以及2010年的Pacific Asia Inquiry期刊檔案。

雅浦(Yap)與台灣噶瑪蘭香蕉絲織品的比較
台灣南島語族花蓮新社的噶瑪蘭人,長年努力從事香蕉絲編織技藝的文化復振與創新,使得香蕉絲織品成為當代噶瑪蘭人鮮明的文化認同標誌。噶瑪蘭人尋找香蕉絲技藝的歷史過程,除了累積社群內部長者的記憶與鼓勵新生代傳承技藝之外,大多關注於比較台灣噶瑪蘭與日本沖繩地區香蕉絲編織技藝之間差異與當代發展。然而,其實位於帛琉與關島之間,處於密克羅尼西亞區域,雅浦的香蕉絲編織技藝仍然普見於當代日常生活。

關島大學的ISLA藝術中心(Isla Center for the Arts)主要收藏密克羅尼西亞區域的藝術品和工藝品。此藝術中心至少藏有三件雅浦的香蕉絲織品,地方語言稱為Lavalava。其中,有兩件香蕉絲織品,雅浦人編織成長條形,大幅的以原色香蕉絲為底,只於織品兩端處,使用染為紅色與黑色的緯線,編織成為不同變化的幾何紋樣。織品兩端處的香蕉絲自然地維持原樣,沒有做任何的收邊,而成為流蘇。另一件香蕉絲織品,與前者最大不同處在於,染為淺紫色與紅色的經線、緯線,編織成為長條形與幾何形圖樣,交織於長條形原色香蕉絲纖維之間,而不是只集中於織品兩端,此件織品兩端處也有流蘇。目前得知,雅浦的香蕉絲織品的用色與紋樣,可反映出使用者在雅浦內部社會的階序位置。

比較當代台灣花蓮新社噶瑪蘭人的香蕉絲織品,歷經香蕉絲編織技藝文化復振的淬煉後,承襲昔日香蕉絲生產技術,將保持原色的香蕉絲布轉換成創新且多樣的文化商品。而雅浦的香蕉絲編織技藝如何維持於當代社會雅浦人日常生活是日後值得關注的面向。

Comments are closed.